疫情期间全民启动抗疫大战。电商行业的救市才是根本的战场,肉类食品作为民生商品中重要的一部分,自2019年非洲猪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对电商平台而言,疫情之下,如何助力肉畜行业安全复工并恢复有序生产运营成为行业面临的大考。作为电商行业的巨头,京东又是如何助力不同行业和企业安全复产复工的。
京东冷链物流带动商流助力肉畜销量大提升 疫情爆发后,一边是人们倾向于在线上购物的需求暴增,另一边却是大部分物流停摆、许多商家无法发货的困境。尤其是对时效要求较高的生鲜产品,商家更加不敢冒险发货。但在此期间,京东冷链生鲜类货物的配送量却增长了30%,入仓服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疫情期间的需求量超过我们的预期。原本计划卖30天的牛排,5天就卖光了。” 京东生鲜开放平台真牛馆品牌总经理肖仰宏说,“特殊时期,入京仓大大提高了我们销售的效率,入仓后的店铺访客、销售等数据都比非入仓产品高出150%以上。” 疫情以来 ,由于餐饮行业不景气,恒都原本供应餐饮饭店渠道的牛羊肉产品有大量库存积压,一度导致工厂库房无法正常周转,旧的库存不消化,无法生产新的产品,但是这个时候,京东平台主动提出将供给餐饮的产品用于C端销售,处理了恒都库存难题。 白羽鸡肉龙头企业凤祥股份也反映,新冠肺炎疫情给凤祥股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更多的困难是在物流运输、上下游供应链方面。途经的很多村镇封路,原料、饲料不能顺利运到厂区,订单大幅增加和上游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曾给鸡肉生品和熟食的生产与加工带来不小冲击。但后经多方协调,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这些都陆续都得到了解决。 肉禽企业生产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但疫情原因,实际情况不允许人群聚集,因此生产方面基本上都第一时间成立防疫小组,加强管控措施,在政府的指导下有序组织安全复工。 此外,物流运输方面也有一定的难题。以恒都为例,许多与供应商合作的物流公司不承接业务,此时京东物流通过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协调车辆、运输、入库等问题,帮供应商解决了物流上的困难。 无“春节”的京东人,调动超300家供应商协调冷链物流送货上门 除此之外,京东冷链在疫情发生后,一直在全力保障物流全环节的安全运转,为商家进行重点升级保障,优先生产、优先派送。除了继续保障春节期间本就正常运营的宅配网络,还第一时间恢复了全国冷链卡班网络,通过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的2万余条线路路由保障商家调货发货的需求;并且专门为入仓客户提供绿色通道、推出冷链专项支持方案,通过减免部分冷链仓储配送费用、帐期延长、专属折扣等政策支持,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同时针对滞销农产品,搭建专线解决运输问题。 而在大家最为关心的品控方面,京东冷链为生鲜产品定制专用包装箱及专业冷媒,依托京东冷链的运输能力提供全程冷链解决方案,从商品打包、分拣、配送,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可实现24小时全程监控异常,确保温度可控、品质可控。 京东生鲜,1月20日至2月28日期间,就卖出了超13万吨生鲜产品。为了保证供应,春节前夕,京东生鲜的采销人员就纷纷取消假期,成为“生鲜商品保民生应急小组”的一员。仅春节前后,京东生鲜团队就调动了超300家供应商,涉及到业务、物流、仓库超5万员工,并紧急调用了超30个仓库,协同冷链物流整合配送通道,让每一道食材准时、新鲜地送上老百姓的餐桌。 春节后,京东生鲜积极沟通各供应商在保证安全防疫的情况下复工复产。 1月27日,凤祥股份部分工厂开始陆续复工。为确保复工人员人身安全,凤祥股份设置了三级防控机构,建立了详细的控制措施和应急办法。每天发放口罩,单个加工厂就设置了120个温度测量点,发放了170余个体温测量仪,并要求员工每小时洗手消毒。目前已有九成以上员工到岗,实现满负荷生产。 牛羊肉供应商恒都为复工推出了多项举措,例如:积极采购医疗防疫物资,确保所有工人有基本的口罩,酒精消毒水等物资;对出入的车辆和驾驶人员管理登记,做好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车辆随时可以出车;对于复工的员工,每位员工每天测量3次体温,对部门和个人在防控期间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厂区范围内所有员工必须佩戴口罩,在防控期间非工作必要前提下,禁止进入集中办公区或生产区域,非工作必要情况下部门员工之间禁止窜岗、聚集;留宿员工在现有基础上调整为每人一间宿舍,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防控风险,非停留期间宿舍房间要保持通风状态等。 商超渠道明显上涨,京东推动更多肉禽企业开拓全渠道销售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