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农村冷链物流建设还需从:1、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2、完善标准;3、精准“补短”等方面发力。
【1、加强规划 用好政策“推进器”】
以广西为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去年以来广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广西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规划引领。
长期以来,由于产业链分散、供需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程度低等原因,冷链物流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散、小、乱等问题。“随着市场需求提升,冷链物流将上升到智能化、一体化服务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的综合型配送系统。”湖北宜昌市物流业发展中心主任任小军说。
有关专家建议,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实施冷链信息化提升工程,实现冷链全程监控,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同时,发挥重点冷链物流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作用,通过加强合作研究,制定、实施重点产品的温度控制等标准,让冷链物流及冷库建设“有章可循”。
【3、破解“断链” 打造产业“稳定器”】
“从基地到运输,再到批发市场、超市社区,任何一个环节的‘掉链’都会影响到农产品保鲜效果,这既影响销售,还会增加成本,抑制农业企业积极性。”广西商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立足实际补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未来可进一步加大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发挥带动效应。同时,结合扶贫产业、现代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好标准化种养、管理,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为后续规划建设冷链设施提供条件。